人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情,很多智慧必須從經驗中習得,經驗存在於文史記錄,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大特性,在於人類有歷史,而動物沒有歷史,人類可以由文史記錄中學習經驗,動物則只有由親子間的互動來傳授,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的問題都遭遇過了,解決之道都總結出來了(文史記錄),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吸收,怎麼演繹
司馬懿家族以忠君愛國的儒學世代傳家,司馬懿却沒有那麼迂腐,他無師自通了道家權謀和兵家的手段,世人皆走陽關道,我偏要過獨木橋,誰的去路好,唯有天知道,潛龍(司馬懿)藏於九地之下,方能動於九天之上路是人走出來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
一隻鳥不肯叫,怎麼辦:
曹操會逼牠叫
劉備會求牠叫
司馬懿會等牠叫
注意力資源,有時候是比官位更重要的資源,是一種官場晋升的潛在資源
十年一劍,今朝試鋒芒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司馬懿處世的基本準則
軍事不僅僅是戰(爭)那麼簡單,功夫在戰(外)
司馬懿的長項在於把握大局,斷大事
只懂進諫,永遠只能是一名卓越謀士,懂得不諫之妙,方能位極人臣而無虞
賈詡,能智的人,不在魏王眼中,能愚的人,才入魏王法眼
謀士的最高境界:重劍無鋒,大謀似誠
獻策的目的,不能太大公無私;獻策並不是為了讓採納者
成功,而是為了讓自己成功
司馬懿一向如此:別人交給我什麼事,我就辦什麼事:辦精。辦細。辦妥,不要去爭與地位不符的權力,有權就有責,責任與能力不符,是一切政治災難的源頭
曹丕雄武不及曹操,但心思的細密却有過之;後世誤認曹丕僅是一個凡庸守成之君,而歷史上真正(安居平五路)的是曹丕,而不是演義中裝神弄鬼的妖人諸葛亮
如果領導不採納你的建議:
下策是用言辭証明領導是錯誤的
上策是讓事實去証明領導是錯誤的
謀國謀軍是為大謀,大謀的能力,標誌著一個謀士的水準
而如果只能大謀,不能小謀,那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謀士而已
沒有對手的高手是寂寞的
龍多不治水,人多不管事,真正的權威有且只能有一個,高手過招,表面看似平靜無趣,實則個中凶險異常,不足為外人道
蜀漢集團的鬥爭,有幾個優點:
一.都從司法渠道來解決,而幾乎沒有兵變。政變二。在劉備諸葛亮在世時,從來不搞株連,相比起魏。吳動不動剋眼珠。剝面皮,滿門抄斬,夷滅三族來,是相當人性化的
司馬懿返鄉:熱鬧是鄉親父老的,我什麼也沒有,一個人孤獨不是孤獨,人群中的孤獨,才是骨子裡的孤獨
在司馬懿身上,可以看到他很多對手和朋友的影子:曹操的雄猜多疑。曹丕的譎詐善變。孫權的隱忍務實。賈詡的韜晦自保。甚至於諸葛亮的攻戰之具和行軍陣法
權隨事走,事在人為,不讓你做事,哪怕你有無上權力,照樣等於賦閒在家,屆時權力只是一只公文
槍桿子出政權,如果不懂軍事掌控軍界,一切都是白搭
同床異夢,各懷鬼胎,才是真象
年輕是資本,不是資歷
為臣之道,為人之道在於:低調作人,高調做事
司馬懿哲學:
1. 首先修煉好內功,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2. 其次要知彼知己,摸清對手的能耐和動向
3. 敵不動我不動,積蓄力量,後發制人
不怕遇到神一樣的對手
就怕遇到猪一樣的隊友
孤獨是王者的品格
寂寞是枭雄的做派
千秋萬世名 寂寞身後事
孔子六世孫子順有句名言:
人都裝出來的
裝一輩子,就是君子
堅持不懈的裝
就習慣成自然了
睜眼看曹操
p235
生活在不同職位上的人,對於自己事業的標準也不一樣
將軍用武力克制對方
謀士用計謀戰勝對手
元帥以統領大家取得勝利
P304
土光敏夫研究曹操與關羽在五十多歲時遇到挫折,採取不同態度的事例後得出結論:
不為失敗而失去信心,加上鍥而不捨的體力.魄力和專心致志的誠意,再加上速度和智力,
這才是反敗為勝的條件
P307
示弱誘敵,攻其不備:詭道雖是一種欺騙行為,但它變化莫測,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凡是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者,都可以廣泛實施
P314
經營也有(陣法):不斷根據對手變化,設置取得經營主動的實施方案
經營也有(謀略):不斷根據市場發展,施展巧捕商海大魚的頂級智慧
P
一個人最大的失敗不是事實上的失敗,而是精神上的失敗,因為前者可以重複,而後者則難以轉頭
P
做為領導者,千萬不要太情緒化
做為下屬者,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情緒來對付領導的情緒化
P238
曹操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表達了他永不衺竭.樂觀自信的進取精神
其敗而不餒的頑強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講,是一種富有韜略的修養
P288
每個人都在說謊,都在騙對方,在我們知道對方開始騙我們時,最好的辦法是,裝作受騙上當,並表現出一付真誠的面孔,在對方信以為真的時候,要突然反手抓住對方的致命缺點用力還擊,最後讓騙者在自己的圈套中徹底失敗
P285
混水摸魚計:
人為的製造混亂,使之具有逼真的自然效果,同時乘亂混水摸魚,取得勝利,
(混水)有兩種情況,一是水本來是混的,趁勢抓住時機(亂而取之),
二是水本來是清的,事先把水攪混,然後再有所圖
讀後感想:
看了權謀至尊司馬懿和睜眼看曹操的兩本書以後,再回頭回顧走過的人生路,不禁有所感概萬千,
兩本書中所言的,我們不能把它們一概的視為謀略,而應視為智慧,
也端看讀者把這些謀略或者智慧定位在何種位置的層面上,
個人曾經見過有人把(兵不厭詐)這句成語用在自己的親人的身上,為的只是爭奪個人的利益,
那就不叫(兵不厭詐),而是邪惡了,所以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戒慎!戒慎!
06/02亂源(睜眼看曹操p106)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不謀長遠不足以謀一時
現在我們有些領導主事者,整天忙於具體的事
務性工作,忙於各種場面和應酬性活動,很少
靜下心來考慮一些全盤性.長遠性的問題,不
善於把具體問題提高到原則性的高度去解決,
這是與領導者的地位和職責不相稱的,是難以
做好工作,更難以擔當歷史重任的
(白話口語化:身為一個領導主事者,要了解
而不是忙於具体的事務性工作,且要善於把
具體問題提高到原則性的高度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