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與修行

100年6月在一間道場向一位能通靈的陳老師詢問有關切身的輪迴和因果問題,老師一反常態的不願明說,却直說:無奈.無奈,席間我主動提及:有設置部落格,老師說:這間教室(不稱道場)和外面的道場相比:不大,你的部落格和這間教室相比:不小,當時我不懂老師的話意

100年12月一位市民和我閒聊,聊到修行,我說我在公門做事,都是本著:身在公門好修行,的觀念在做事,席間對方說到在道場所遇到的,我脫口而出:道場不在於有形,我上班的地方也就是一個道場,當時立即頓悟半年前老師說我部落格的事:它就是一個道場,...只要懂華文的人,都有機會來此一覽,讓我深感:戒慎恐懼....感恩一路走來護持這個部落格的無名英雄(100.12.06)

 

修行兩字若連在一起,會變得空洞,拆開來:內修.外行

內修仁道,外行仁道,生活與生命會變得踏實

(101.04.23)

 

楔子

98828和一位非主管的年輕同仁閒聊,對方滿腹工作上的委屈,也恨無機緣追隨我做事,更想離開工作的機關,然後含淚不能自已,正應驗了:統帥無能,累死三軍的銘言。從對方的情緒反應,我也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自己(不過對方比我幸運:因為有我),想出手相助,但近在呎尺,却鞭長莫及,且: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會替我們埋單。人生中,有的時候就是如此的無情與無奈,最後因為不忍,還是出手相助,當下告訴了對方:閣下的心中沒有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謂的內方外圓中的方:核心價值),總是隨著外在的一切而浮動,一個人必需先要有中心思想(核心價值),然後才能夠活得自在;去看部落格的文章,取其中所長,補己之短,先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後重新出發,不知道對方能不能聽懂我說的。今天在全文之首附加此段,為自己部落格的全文做一註解: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核心價值)。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一想,什麼是中心思想(核心價值)自己的中心思想(核心價值)又是什麼?以上(98.09.01)以下接續:

 

(99年12月12日補註):做人的核心價值為:誠信與感恩處事的核心價值合群與彈性,彈性則在於適應不同群体屬性的核心價值嚴格的說起來,每一件的事物.理論或情境....等等,都有他們自己的核心價值,例如朋友的核心價值是:義,君臣的核心價值是:禮,兄弟的核心價值是:情,而不是只用一個核心價值去涵蓋所有的人.事.物,這樣子反而會造成紊亂,讓人或自己變得無所適從

 

前言

 

    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與朋友的五倫關係上,儒家將其定義為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本就是一種違反人性的烏托邦思想,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終致禍害千年。

     針對儒家學說中的似是而非的言論,進而導致人們思想與行為偏差的部分,有人提出舉証並加以反駁,大家稱之為反儒人士。但是畢竟這類的有識之士不多,而所提出的部分,也是儒家學說中的九牛一毛,根本撼動不了儒學這隻怪獸,且提論者沒有政治位階,聲音就被有意與無意的忽略或淹沒;因為在過去,儒家學說不容懷疑,挑戰儒家學說就是挑戰當權者,當權者為了保有與穏固既有利益,無不以愚民為其首要之任務,透過教育與科舉制度來達成其目的,則是最簡捷與耗費成本最少的方法。近代最有名的反儒的當權者,則屬毛澤東,他引進了中華文化中所沒有的馬克斯思想,為沉靜的中華文化注入了一劑活水,更以帝王之尊主導文化大革命,確實對儒家學說中偏差的部分,給了當頭棒喝,不過也毁了不少好的東西,所以說,在中國,對於對馬克斯思想和文化大革命影響的評價,至今尚未有完全的定論,然也自有後人論述,但不可否認的,它澈底的改造了中國與中國人。但個人以為,文化大革命運動進行了那麼多年,耗費掉中國人那麼多的資源,但也沒有完全改正掉筆者個人所以為的:真正影響中國人過去幾千年與未來命運的五倫定義的錯誤部分,實殊為可惜,這裡所說的完全,是因為筆者還是肯定他們改變了夫婦稱謂的名詞叫:愛人,而不叫夫與妻,只是它們是實質上的改變,而舊五倫定義的名稱却仍有未改變;至於自詡保存有最完整中華文化的台灣,因為延續著過去專制的政治思想,就更不能查覺出文化中有錯誤的這一塊,而有去蕪存菁的作為,純屬必然,也實屬無奈吧

 

    106/6/16在yahoo有篇作者李雪玟寫的:孔儒思想的慢性毒害,論述和個人的相同且更詳盡,網友可加以搜尋 ,有更多的相關文章可以佐証  

  

   今日中華文化以儒家為主流的肇因,在於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的結果儒學成了上位者統治下屬的工具,在此一隅,就影響中國深遠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關係,提出對儒家思想做出的定義,加以反駁,冀能撥亂反正,對普羅大眾有所助益,並兼及六倫、七倫之淺見,但也明知效果有限。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唯:獨善其身為小我,是以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

    為了方便於文章的敍述,五倫的標題使用上,也就以一般大家平日都熟悉的儒家定義為先導,也就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再佐以個人的「異」見為對應。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4) 人氣()



    在開始談君臣有義之前,首先讓我們想一想
什麼是君?什麼是臣?望文生義,君的意思,在古代來說,是皇帝,在現代來說,是總統、元首;而每天趕著上朝的人,就都是臣了,接著是皇命頒佈,大臣執行,國家的行政也就依此運行不止,但是不管是皇帝、總統或者是元首,對除了他們身邊的其他人來說,皇命都是很遙遠的,「義」就只成了「君」一個人和幾個人,甚至於和那一群人所講的一種關係;古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是不是也代表了另一層:大家就不用也不必再講義了嘛!其實談到君臣的關係,應講命令的發佈與執行兩者間的相互關係,而不是僅侷限在皇帝與臣子而已,所以,在命令發佈與執行時候的關係上,應該是泛指一般有直屬上、下屬關係的都是;我們平常不是就有一句順口溜:不怕官,只怕管。也就是這個道理啊!只是從古至今,不曾有人把它和君臣的意義聯結在一起,這樣一來,首先就造成五倫中的第一倫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層面上脫離了,當紊亂形成的時候,情況嚴重的話,會造成家庭瓦解(失業或倒閉),更嚴重的話,社會也就崩解了,不過以上所說的這些,並不是在主張主管是皇帝,部屬是臣子的封建思想,而只是在闡述「君(皇帝)」與「臣(臣子)」關係的實質意義而已。

 

 

「義」是平行用詞,不是隨便用的在体制上,長官和部屬就是上、下屬而非平行的關係,所以說,君臣之間是不能講「義」的,若只是在單向講「義」的話,會是什麼情況,看看古代的唐明皇和安祿山、宋代的徽宗與岳飛、近代的蔣中正和孫立人,我們就知道了,當然,還有很多現今在世人物的關係如何,我們也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說,君臣之間是不能講「義」的,至於講「忠」的話,也是不對,因為那有君要對臣忠的道理,那君臣之間的關係到底要如何定位呢?「禮」而已,這裡所說的禮是指「禮節」而不是「禮貌」,在現實的生活中,有直屬的上、下屬關係的,兩者之間只有禮節而沒有「義」,更不能衝動的去:搏感情(台語),如果做不到的話,至少也要能夠「多一分禮節,少一分感情」,以後在我們上班的時候,用心的看一看周遭的人所遭遇的情形,再想一想古人所說的:伴君如伴虎。還真是有它一點點的道理的。

 

 

君臣有義補記(98.07.03)

     十五年前在一次主管級受訓的分組討論後,同組的一位同事說我很有霸氣,另一位則說,給我一塊範圍,我會打下一片天,因本人當時初任主管不久,故不便對前者加以辯駁;六年前在一次機關首長主持的會議上,於陳述一項事務的堅持時,遭首長怒抨我:强勢領導,讓我頓時的感到了迷惑和自我懷疑;近日再和同事論及各自負責部門的領導與統御時,從中多有所學習與頓悟,因和本人所主張的君臣有禮的內涵有所契合,故而補述如下:

     當同事述及其自己的領導風格是採王道思想而認為我的領導太過霸氣,且其自認有認真做事但做得好辛苦,而且做不好,部屬也不領情,我則有所頓悟的加以回應;王道思想是專屬於首長與領袖層級的領導風範,乃至於一般的做人處事時的態度也是可以,但是對於直屬長官在領導部屬時,領導者已被賦予了一項權力,就必須具備有一種霸氣的內涵,否則就是主管主動放棄掉被賦予的權力,一個放棄掉自己被賦予的權力的主管,要如何的能貫徹機關的目標,更遑論自己帶領的團隊能有所建樹,對於其自己口口聲聲所說的修行,則不啻是一種反修行的行為;同樣的,如果領導者憑藉者霸氣,而濫用了自己被賦予的權力,也是一種反修行的行為,至於權力如何的不被濫用被放棄,這個尺寸要如何的拿捏恰當呢?秉持與尊重專業的領導,應該是不會偏離得太誇張的

     霸氣的另一種解釋則為決斷力當一個領導者放棄自己被賦予內涵有霸氣的權力時,遇事則會當斷不斷,造成被領導者的霸道(不講理)行為,且久而久之的視其為理所當然時,對於一個講修行的領導者而言,就是反修行

     或許有人會問:何謂霸,又何謂霸霸氣就像我剛剛說的,它是屬於決斷力的一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對事不對人至於霸道,則是不講理,也就是對人不對事,就這麼的簡單,至於王道思想,個人則稱它是一種人事不分的神仙術聽到的人,千萬不要被它給迷惑了。

拉拉雜雜的解說了霸氣、霸道和王道的分別後,老實說,就有朋友和同事勸我,凡事要:事緩則圓。所以啦,我也要不落俗套的和大家說一句,聽了我的歪理後,還是要:凡事事緩則圓。此時或許大家會認為我是個見風轉舵、多重標準、沒有原則的人,只是我也有充份的理由回應對我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句話:干我屁事啊!這個分際就在於當身為一個直屬長官在領導部屬執行任務的時候,自己不能有或者告訴部屬:凡事事緩則圓,而且也不應容許部屬有:凡事事緩則圓,的心態。只能在無關君臣有禮的範圍之外,才能去講求:凡事事緩則圓。因為事緩則圓是王道思想的另一種面相。

  談到權力,必須要有能力做基石,而能力的培養來自於正確的知識累積,這也是做為一個首長或領袖在選擇所屬的領導幹部時所要慎重考慮的條件部分,而不是僅以資格為憑藉,私部門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可以隨時換人,但是公部門就不行了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在中國歷代為五倫定義的文化中,應是只有「父子有親」這一倫部份的定義是正確的。不過生物界,舉凡蟲
獸的生育養育乃至於教育都是「親」(1),只不過是,牠們都是父母對子女單向輸出的「父母有親」,且是短暫的;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乃在於人類有文化的記述與傳承,在為人父母一方的生教三者大都是完整的,另一方面兒女也會知道反哺,是一種恒久與雙向「父子有親」的關係;至於在人倫中,發生了「父母棄養(育)兒女棄養」的不幸情形,則屬於變調與無常的血親關係,但是當棄養的情況發生時候,也會有彼此有著沒有血親關係的人,有領養和俸養的感人情節發生,這就是人類勝過其他生物的地方,所以人類在定義五倫中的父子一倫時,在強調與發揚常態的正常的「有親」關係,而非變調與無常的「斷親與無親」情況。

談到父子之間的關係,孩子十五歲以前做父母的幾幾乎掌握了孩子的生存權這段期間內,孩子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並不足夠,也沒有獨立生存的機會,所以非常的信賴與依賴父母;但是在最近的新聞報導中,有很多父母因為自己判斷的錯誤,導致人生中有所挫敗時,因承受不了壓力,而將孩子一起帶上黃泉路的諸多不幸事件,它証明的是,父母「無親」的時候,行為更不如禽獸,禽獸至少會將孩子養大後,再逐出獨立自主(大象為12歲),而不會去傷害他;至於鮭魚,每年都會有上百萬隻集體返鄉,並在歷盡千辛萬苦後,到逹原出生地產卵,卵子受精後,再以身殉,做為未來孵化小魚成長的食物來源,則更是顯得壯烈無比了,有句成語說的很好:虎毒不食子。反觀人類,有些做父母的,好像失去了人性

我們時常在講經驗傳承,同樣的,孩子長大在社會上做事後,常會遭遇到壓力,做父母的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輔導孩子或者用親情支持的方式陪著孩子成長,而不是一昧的要求孩子順從或者放任孩子不理以及不聞不問的,果真如此,這種父母也是屬於「無親」的一種;當然了,會有「無親」父母的孩子,在遇到天時、地利、人和能夠相配合的時候,也會有功成名就的機會,不過這畢竟是少數的特例,人類並不鼓勵,至於這類人所寫出勵志的個人傳記,多為其個人的錦上添花性質,而他要的只是希望賺到大眾的版稅,這和人為現金卡代言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後者會害人,而且會害很多人而已,所以說,這些傳記的文學作品,看看或者聽聽就好了;另外有一種對比的父子關係是,演藝界有位男藝人,和三國時代的一位領導人同姓,父親為醫生,生了九個孩子,個個事業有成,不是醫生就是企業家,結果父親老了,只丟給這位男藝人俸養,平日更是不相往來,不只省了這筆支出,等九十歲的老父親死了,也都未出面辦理後事,也有一種做子女,自己不學好,終日無所是事,或者棄父母於不顧,到頭來等著分遺產的,這些人的人性表現,都令人感到很恐佈;以上所說的都是父子關係非「常態」的兩極化的情況,接下來說一些中性的情形,也就是有很多「無親」的父母,在孩子功成名就後,自己潦倒了,却擺著一付:我是你父母。的姿態出現。而做子女的也無怨無悔的接受了,演藝界不就有很多這種例子,做子女的這種表現,也就是人性可貴的地方了。有很多人會說:在現在的時機,做父母的連自己的都顧不了了,對於兒女的疏於照顧也有無奈與不得已的時候,不能要求與苛責他們太多。

嚴格的說起來,在子女結婚成年或者能穏定的立足於社會後(意味獨立自主),父子間的父子有親關係的意義就產生了變化,此時彼此間的心態也都要有所調整。有些做子女的,在獨立自主後,賺錢不夠,還伸手向父母要錢,不僅要的人不對,給的人更不對;另外也有一種做父母的,在子女婚前還無法獨立自主的時候,就整天的子女的錢,不管是惡意的掠奪,或者是善意的強迫存錢,都根本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對於這兩種的父子,寄望於他們未來會有良好的互動關係,簡直就是緣木求魚。健康的觀念和做法應該是:子女結婚成年或者能穏定的立足於社會後,拿錢給父母是俸養,向父母拿錢則是屬於借貸,不僅要還,還要加計利息;這意味的是,孩子在獨立自主之前,家庭的資源屬於大家所共有,成員多拿或少拿了,不會有人去計較,但是在獨立自主之後,家庭的資源就是屬於公有的,成為成員的人,不能隨便拿,做父母的也不能隨便給;至於父母生前預做財產的處理以及死後遺產的分配問題,則是兩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在說到父母的財產問題,民法規定,孫子女都有繼承權,為了避免造成兒女間的兄弟鬩牆以及親人反目,做父母的在生前,將財產預做妥善的分配與處理,也是一種另類的父子有親的做法。

在談到孩子獨立自主的觀念與問題時,是有很多的
觀環境與條件因素的不同,而不能一概而論的例如經濟
上的婚姻上的年鹷上的,或者甚至是健康上的等等
但是個人所主張的獨立自主,是屬於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
,而非特殊與例外的情形,只要孩子獨立自主(結婚了)
或者在逹到了一定的年鹷(暫定35歲好了),人類就要多
多學習生物界的法則做父母的要狠下心將獨立自主的孩
出生活圈,而能夠獨立自主的孩子也要收拾行囊
,離開父母與長輩的生活圈前者在告誡的父母:孩
子不是你們個人的私產,後者在警告的子女:家族中
的公有資源,不能任由那一個人任意取用,而這種觀念真
正的本意,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而非無親與無
情的主張,(所以說,即使在實質上做不到的時候,在精
神或者情感的處理上,也一定要做到),對於離開後的家
族或家庭成員,則以連繫的方式維持親情,等到父母老邁
之時(暫定80歲好了),做子女的就要回到父母的身邊,
力行為人子女的孝道:晨昏定省捨不得放手的父母,抗
拒獨立的孩子,兩者彼此之間,多少都會有著:滿足做父
母的成就感,以及掠奪更多公有資源的私心其最終都不
會有良好的結果關係,讓我們仔細看一看周遭的人,十之
八九是不是這種情況呢?

其實以上所說的種種都不是重點,本文重點是在強調父子

間的親情。對於親情的看法如何,在智慧語錄中有一句:

親情不是用族譜寫的,親情不是用嘴巴說的,親情是要用

心去經營的就做為第二倫的註腳與結語。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在說到夫婦關係的時候,多數人會脫口而出:夫婦有別。但是也讓我們仔細的想一想,別又是什麼呢?是分別還是區別的不同?是男女個体的有別,還是說其他的有別。很多人更是不知道。有人說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有別,可是筆者高中老師所說的「別」則是:夫婦在臥室能做的事,不可以拿到客廳來做。當然了,這時候有人會說,不要死腦筋、鑽牛角尖了,教本不同,老師不同,解釋也就不同了嘛!不過問題是,夫婦間的關係究竟要如何的來定義呢?而他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總得要有一個正確的詮釋後,這樣子,夫子們的傳道、授業、解惑才不會荒腔走板的誤人子弟,讓自己下到十九層地獄吧。可嘆的是,在否定了夫婦有別這一老古板的定義後,每一個對談的人,還真的是一臉茫然而且回答的莫衷一是,那到底應該是什麼呢?唯「愛」而已,不過有人把它說成是愛情,這也是不對的,因為愛情只是男女交往時戀情的代名詞,兩人結了婚,去掉情字就只剩愛,愛的意義,是代表著包容。夫婦有愛,「愛」是夫妻間專屬的名詞;至於一些特定人士在某些特定場合所說的什麼同袍之愛、同胞之愛...等等的,都是錯愛與亂愛(政治人物最愛)。只不過,不是所有的錯愛與亂愛都是不好與不對的,只要是不踰矩,也都是不錯的,像剛剛所說的同袍之愛、同胞之愛的,以及大家常說的:神愛世人、世人愛神、長官愛部屬、部屬愛長官、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之類的,都很好啊,不過真的要牢記住,千萬不要迷失在「錯與亂」的熱情、激情中,否則會焚身的喔。對於(錯與亂的愛),就試著把它轉化成(欣賞)吧

夫婦有愛,愛是一個很空泛的名詞,而恒久不變的愛的基礎,是在讓雙方各自保留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空間,所謂的獨立自主空間,最簡單的說,就是彼此有經濟獨立的自主空間,但這也不是說,每一個人一定要出外做事賺錢,或者各人每月有五千元的零用錢就算是經濟獨立的自主空間,因為五千元如果只是基本開銷:如抽煙外食等的,就要適度的另加一些額度供個人運用(視經濟許可度而定)一方面藉以養成獨立的個性,另一方面建立彼此能夠相互尊重的關係,這和誰掌管家中的經濟以及絶對的信任絶對的放任,是不一樣的,如此,家庭才能夠穏固唉!何止夫婦間的關係要如此,在家庭時期的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是應該如此吧!

  以上談的是夫婦之間關係的定義以及相互間地位處理的對等觀念,以下則是談兩人共組家庭後,夫妻對自己所組成的家庭,逐漸在家族中定位上實質的改變,本身應有的正確認知,(98.10.10補充)

  一個家庭的組合是來自於二個不同家庭的份子(姑且稱之為第二代),這代表的意義是,夫婦兩個人,從兩個家庭的成員脫離,而裂解成家族成員,當初是因為感情與愛情而結合,往後則需以情感去處理家族的事;不過因為儒家講求:性本善,却避而不談性惡現實的一面,使人的感情與情感,在是是而非中被其誤導了幾千年,問題就從此週而復始的不斷上演著;剛開始成為家族成員時,一般人會因為處在歡樂的氣氛中而失去警覺心五年內,也會因為家庭與家族新成員的誕生而忙碌,但是往後陸續的在所有第二代成員都各自另組家庭後家族中以家庭為中心的現實,勢必與家族的情感產生衝突;我們不要用:父母與配偶落水後,我們要先救誰,的這個假設性問題來考驗人性,因為這畢竟太過於嚴峻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掩耳盜鈴的予以鄉愿不理,用簡單的一句話轉換成另一種說法:當家庭利益和家族利益有相衝突的時候,我們要站在那一邊,其實,感情用事的會站在家族一方,而情感用事的會站在家庭這一方,最後,感情用事的,大多數會失去自己的家庭,更遑論家族的崩解,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家族中的其他的家庭是不會為你的家庭而犠牲自己的家庭,簡單的說,這就是人性,因為它會而且也違背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這一聖律,更現實一點則是:人(若)不為己,天誅地(也)滅;事實上,也必須要先保有自己家庭的根,才能有後來家族的枝繁葉荗,不先去努力保有自己的家庭,却妄想家族的榮景,就有如:海市蜃樓般的不切實際同樣的,任何高舉家族利益的大枭來冀望家族的團結,却忽略自己或其他家庭利益的需求時,則無異於緣木求魚,套用儒家的一句話: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在我們週遭有兩個鮮明對比的例子可供大家思考與玩味的:明華園歌仔戲團的繁盛和黃俊雄布偶戲團的分團之間的利益傾軋;或許有人又要對我的論點加以批判,但是看一看台塑集團這樣的企業巨人都逃避不了人性的宿命時,又何況是我們一般的尋常百姓了

  未結婚的人,面對未來:要謹慎;結了婚的人,活在當下:更要謹慎。

 

(99.02.21補記)

   時代進步,同性也能結成連理,雖然已為世人所接受,但是近親繁殖,子孫不藩,古人所說的也是有它的道理的,企業不也在倡行異類結合,婚姻也是一樣的道理。  

  知識就是財富,(99.12.05知識不等於力量,智識要經過思考.創新.變化與運用才能成為力量),就業靠的就是知識能力,就業才能獲得財富,現代人出外工作,已是獲取知識與財富的管道之一,不論男女都一樣,是以未婚男女在職場上彼此認識的機會與成就姻緣機會大增,只是在同性質的職場裡所成就的姻緣,就像本段補記一開始開宗明義所說的:近親繁殖,子孫不藩。個人不是不贊成這種結合,只是要提醒這種結合的雙方要特別的留意,因為性質太過相近,彼此共同成長的機會與速度就會相對的減緩,甚至會出現干擾的現象,這時候就不是一個「愛」字可以解決得了問題了,在同一職場中,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門當戶對。記得在discovery有一集報導,美國的一位空軍士官長和他的士官長太太的生活報導,家庭非常的美滿,帶著他的孩子玩哈雷機車,這就是個人所謂的同職場中的門當戶對的範例;而有次新聞也報導,國內一位飛官在一次聯誼後,娶了一位志願役的女兵,個人則對這種飛官與女兵的結合,只能給以最大的祝福,如果日後發生了問題,個人認為,只有等該女兵再走軍官的路,變成門當戶對,或者等役期屆滿後退伍,形成異類結合,方是解決問題之道。當然,這也許是個人的推理,或許個人的最大的祝福會發生效果;依此類推,醫界聯姻是同性結合,但是醫生與醫生或醫生與護理長的結合,才屬門當戶對的性質;醫生與小護士的婚姻,以個人的觀點而言,則屬:門當,戶不對,的一類。同樣的,公務員裡,職員與臨時人員或工友的結合也屬:門當戶不對的一類,為什麼?職員有如軍隊的軍官,臨時人員則是軍隊中的士兵,而工友則是士官,職員會不斷的升遷,當到主管,有如軍中的指揮官,職員承受的壓力與學習成長的機會和臨時人員與工友相較就完全的不一樣,差距會越來越大,臨時人員與工友的狀況,也就是所謂:學習型停滯,人怕的就是這種情況,最後終將導致離婚收場

(100/03/09補記)

婚姻失敗的原因很多,在這裡我想談其中一點的是:學習與成長,有一對夫妻,從年輕時一起打拚,做小吃生意,還買了二間房子,但是等到孩子大了,却離婚了,為什麼,因為做先生的非常木訥,也不喜歡在外與人交際,但是做太太的却很喜歡唱歌,用唱歌來紓緩生活的壓力,最後太太選擇放棄一切的和別人走了,不過在相處了十年以後,却也發生了問題,她用她自己既有的思考邏輯去要求另一半,希望能完全的佔有另一半,意思是,另一半要以她為中心,親朋好友放兩旁,十年後,男方也想離開了

  另外一對夫妻,年輕時候,也是一起打拚,但是最後也是勞燕紛飛,為什麼?做先生的在打拚的時期,不斷的承受到壓力,也不斷解決問題,結果是培養出面對挑戰的樂趣,而做妻子的却只想墨守成規的生活,最後的結果則是:想當然耳

  大家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是說者容易,做則難,看一看許多離異的夫妻,不多是因為學習的停滯所造成的嗎!當然,夫妻若真的相處不來,分手也會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不過有一點要提醒的是,時代進步了,離婚已不算什麼了,但是個人以為,離一次婚的人若再婚,就要珍惜了,若再相處不好而要再次的面臨離婚的時候,是不是要想一下: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另一半都想要離自己而去呢?(個人堅信離兩次婚的男或女,是自己有問題)在此用已故廣告教父孫大偉的一句話來提醒有困擾的人: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而不是用來箝制別人的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兄弟手足是五倫中的一項,人的出生本就有先,有先的,也就是一種順序了,幹嘛還要再去強調呢?長大後,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大不同,能力也會是一樣的不同,不一定是「長的」要照顧「幼的」,「幼的」要順「長的」意再說什麼:兄友弟恭的,更是古代宗法制度中的封建思想,仔細的去分析一下,設計和施行這些拑制人性制度的王朝,最後也是走向滅亡。所以說五倫之中的長幼有序觀念的實質意義不大,應更易為「兄弟有情」,也就是說,五倫中兄弟的真諦應該是兄弟有情,而不是長幼有序,至於長幼有序成就了曹植的五步詩,流傳千古,或許也是另外的一絕吧。不過在這裡,也不是在否定長幼有序的這個觀念,只是長幼有序的觀念應該是用在家中長輩與晚輩,乃至於職場中沒有直屬上下屬關係,但卻有明確的職級分別關係之間的禮節,而不能用它去界定一個家中兄弟之間的關係。

說到「兄弟有情」,讓人不可否認的,它總是會令人不勝唏噓的時候,這是由於我們平日所倡議的五倫中的兄弟一倫,自古以來標榜的都是「長幼有序」而不是「兄弟有情」,甚致於忽略了它的原故,而這個觀念影響的深遠,也是自始至今,乃至於未來其實「兄弟有情」的本質,也是可以分成二種不同性質的階段當男女二人結婚共組家庭後,生養出的子女間的手足之情,可以說是一種「純情」,由於受世代傳承觀念的束縛的關係,多數位居「長者」,倚仗著「長幼有序」的觀念,在家庭中原本就享有較多的權勢資源與利益,相對的,「幼者」則多半被侷限在「兄弟有情」的範疇內,而處於弱勢,在這種不對等關係中的尤有甚者,多半是前者先另組家庭,繼之以或多或少的任何形()勢凌駕了先前的家庭成員,如果存在著私心的話,夫妻聯手,對於原本應該屬於共有資源的掠奪,更會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直到人生終了,長、幼彼此雙方之間,一生都無法卸除這種加諸於己的無形枷鎖,除非兄弟鬩牆,而更嚴重的延續,則是親人反目,不過卻也因此造成諸多的不幸與遺憾。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時常會聽到某一個家庭中,有成員對其他的成員語帶諷刺的批評:結了婚就不一樣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普遍但卻不正確的觀念與想法,因為兒女或者手足間,只要有人另家庭後,整体上就被賦予家族的稱謂與意義這個候,不止兄弟間的情,就連父子間的親,都同時的產生了變化,往後若需要而召開會議討論的性質,不論會議主持人有無更動,均被稱為家族會議而不是家庭會議,這個候的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其內心都必須認清與調適好從家庭成員轉變成家族成員的事實,這是因為家庭中的「兄弟有情」偏重在感性的「相互擁有」的情感關係上家族中的「兄弟有情」講求的則是理性且單向的關心與付出;而在家族中尤其忌諱的是,任何一個家庭僭越甚或取代其他家庭在家族中的地位與角色,至於家族成員間,遇事與解決紛爭,應該要理為處理準則,不能有哄、偷、拐、搶、騙的不當行為發生(註1走筆到此,讓我們仔細的想一想、認真的看一看,以上所說的情形,不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遭,甚至於自己的身上!身歷其境時的痛苦,外人無法感受,但要如何的解呢?在此忠告:不能訴諸於法,因為它的後續發展,對人性衝擊所造成的影響,絶對會令人無法想像的。所以在此建議:寬恕吧!至於寬恕的理由,在「談人」的結語中,會有更多的敍述。一樣的「兄弟有情」,但是從家庭成員轉型到家族成員後,還是有那麼一丁點兒不一樣的(2)不是嗎!轉型成功,枝繁葉茂,轉型失敗..-...。環顧中國人,轉型成功的列子,幾乎微乎其微(看看自己父母的兄弟.自己的兄弟以及自己的孩子),尤其當遺產繼承發生問題時,更是轉型失敗的最大因素(參見御下台灣人心靈上的悲情枷鎖),如果在轉型的時候,不幸失敗的話,另有一句偈語提供大家參考:

寒山問:人家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這時應該如何

拾得云: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等幾年看他怎樣

1:也就是談人所說的:心術不正、不要臉、下流

2:家庭成員叫家人,家族成員叫親人,不能把家人視為親人.或者把親人視為家人.也不能把親人視為路人甲.更不能把路人乙視為親人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前面所說的四倫的範圍都很小,想一想,屬於君臣的直屬長官只有一個,父子、夫婦也只一人,兄弟也是少數,有的時候甚至也只有孤獨一人,但是朋友大不同。什麼出外靠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朋友代表著朋友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我們從「朋友有信」定義的反向思考來說,有信的就是朋友,就可以成為朋友嗎?好像有一點不是,没錯,搞不好一次無信就教你没命。問題是有太多的人没有仔細的去思考而搞錯了,所以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被朋友人出賣了。釐不清,搞不懂,就會這樣,輕者財物被騙,嚴重的,身家性命都。曾經有人問,那到底是什麼?「義」而已,「有信」的不一定是朋友,朋友是要講「義」,「有義」的才是朋友,也才能被稱為朋友,而義是要能夠「通過」不斷觀察與嚴酷考驗的,大家冷靜的想一想,真正的朋友,自己有幾人,不要難過,只「擁有少數」的人,才是正常,重要的是:如何珍惜這擁有的少數?當然,筆者也不是要在這裡「獨豎異幟」的擾亂視聽,提醒大家:經由義字「篩檢」下來的「朋友」,就歸到第六倫的結語部份:誼。

     誼和義的界定要釐清楚,不要人家用誼,你用義,這是被騙,同樣的,你用誼,却要人家用義來換,這是騙人,但是人家用義,你却用誼來相待的話,彼此的交情是不會深且長久的,同樣的,你用義,而人家用誼,自己就是笨蛋一個,何時是誼,何時又是義,這就要靠智慧,而不是智識來分別與判斷了,看看自己,是有慧無識,或有識無慧,或者是慧、識雙全的人。

 

朋友有信?補記(98.10.22)

 

98年10月15日聯合報登載一篇郭台銘憶王永慶的:找回水牛精神的文章,當中有提到其子結婚時,郭台銘請王永慶送一樣禮物給小朋友,王永慶送了一句話:信用

中國大陸內蒙古出版社出了一本今古傳奇紀實,是記載衛士李銀橋口述毛澤東的歷史,當中的第91至92頁有一段話,今摘錄如下:

黃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毛澤東借來看,說好借一個月,那一個月,毛澤東工作一停便翻開來看,愛不釋手,我去倒茶時,常見他看著字迹琢磨,有時又抓起筆來對照著練,他不是照著摹仿而是取其所長,取其神韻,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練到興頭上,吃飯也叫不應

大約是真迹太貴,黃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星期便頻頻打電話詢問,電話打到值班室,問主席看完沒看完,什麼時候還?

衛士尹荊山借倒茶機會,向毛澤東報告:主席,黃炎培那邊又來電話了

嗯?毛澤東掀起眼皮,淡淡的眉毛開始收攏

他們.....又催呢

怎麼也學會逼債了?不是講好了一個月嗎?我是給他數著呢!毛澤東將手中烟嘴摔到桌上,當時赫魯雪夫正在逼債,黃炎培有湊熱閙之嫌

主席,他們,他們不是催要,是問問,就是問問主席還看不看?

我看!毛澤東喝了口茶,重新拿起烟嘴,語氣轉緩和些,到一個月不還,我失信不到一個月催討,他們失信,誰失信都不好

可是,黃炎培又來電話了,電話一直打到毛澤東那裡,先談些別的事,末了還是問那本真迹,毛澤東問:任之先生,一個月的氣你也沉不住嗎?

那邊的回答不得而知

小尹挖苦:真有點小家子氣

我說:跟主席討債似的,沒深淺

毛澤東聽了,却愠色全消,換上微笑,說黃炎培:不夠朋友夠英雄

到了一個月,毛澤東將王羲之那本真迹用木板小心翼翼夾好,交衛士小尹:送還吧,零點前必須送到

尹荊山說:黃老那邊已經說過,主席只要在看,儘管多看幾天沒關係

毛澤東擺擺手: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義(以上)

王永慶的信用,可說是他一生做人處事的座右銘,它的詮釋意在告訴人們,信用是做人處事的基本要件;但是我們也仔細的留意一下,毛澤東最後所講的是:信義,當中有個「義」字,那是交朋友的基本要件,想當時,毛澤東權傾一時,隨便安個罪名,將黃炎培入罪致死,真迹豈不垂手即得,中國歷代皇帝不多是如此?無怪乎毛澤東讚他:不夠朋友夠英雄,反向思考,毛澤東也不著痕跡的說自己夠朋友,更是個英雄。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前財政部長李國鼎先生生前曾積極提倡,希望建立「第六倫」的關係,亦即「辦公室倫理」的群己關係。「辦公室倫理」也就是目前時下我們所說的「職場倫理」,這也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一種關係,但是他晚年曾感慨地說,現在五倫都沒有了還談什麼第六倫;雖然他並未放棄。會有這種感概產生,原因應該是來自於二種,第一,李國鼎先生和一般人一樣有著同樣的盲點那就是沒有發現中國文化中,因為舊五倫關係定義的錯誤,才發生的亂象。第二,當初李國鼎先生並沒有為「辦公室倫理」找到一個像五倫一樣簡捷與明確的定義,所以他的號召力及影響力不大,多年也就不了了之。今日本文在此為「辦公室倫理」提出第六倫:「同事有誼」的定義。有人問什麼是「同事有誼」?能不能為「同事有誼」再做進一步的定義?目前時下的一些字詞典為「誼」所做的註解為:誼者,義也。這真是天大錯誤的誤導啊!的能做如此的解釋,那情誼、友誼、師生之誼、鄰居之誼等等,又將如何解釋?豈不天下大亂(也真的如此了),其實「誼」乃「和」也,也就是大家彼此間和和氣氣的,維持著一種和諧互動與良好的群己關係,讓事情能夠順利進行,彼此間不扯破臉;而「誼」的範圍,更廣義的詮釋應該是五倫之外的所有關係在此一領域中,而它可以同時是所有五倫關係的基礎。

    李國鼎先生生前所倡議「第六倫」的觀念,經由後的學者加以詮釋與闡揚,進而衍生成各種不同內容的論述,其中有談「企業倫理」一派的,他們所強調的是: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對社會應有與應盡的責任。以這種理論做基礎的,非但走不出既有的框框,反而會成為清談空論這樣子能對國家與社會發揮的影響力,也就微乎其微了。一種理論太過於脫離現實的話,不再會是理想,而會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烏托邦思想,這麼一來,反而會讓一些原本在群体中的個人,產生迷惘,這些人有時會為了堅持與屨踐那被包裝成崇高理想的幻想,反而變成了不能適應團体的一群人,進而成為体制內制度上的祭品,不但壞了群己關係,也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

  「誼」的意義和觀念,因為平易與務實而且容易懂,使它能深入社會的每一個層面與角落,包括一切的公部門、私行號、大企業、小公司,甚至於市場擺攤比鄰而居的販夫走卒,以及臨時性集會的人群,都能含括在內,並且能廣為人們所接受;一個會注重與強調「同事有誼」的機構與個人,也必然會努力的去經營自己與周遭環境的「誼」,當他們經過長時期的潛移默化,在得到了正向的提升與改變後,又怎麼會忽略掉他對社會應有與應盡的責任呢?任何事情都要講求「自發性」,儘量少藉由外在的力量去「要求」,「要求別人」屨行社會責任與義務的論調,他的成效會令人懷疑。所以說,第六倫:同事有誼。用一種簡捷與強而有力的說明,要比一些陳議過高的理論來實際與有用些!

    細心觀察在我們所處的團隊中,會發現有人的行事風格像是唯我獨尊的獨行俠,而也有人的公關是做得很好,但行事作為最後却往往為人所不齒,或許我們自己是屬於一種很想做好公關,然而却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的一類,所以,說到「同事有誼」,似乎也是個很空泛的名詞,實際一點的說法及做法,則是:自己婚喪喜慶的事情,要讓任職的單位及同事知道,即使自己再有能力有不得已的情況也不能拒絕別人的參與協助,相對的,不待別人的詢問,自己也要適當參與協助同事類似的事情唯有自己先主動才能獲得別人相對的回應;即使你在組織中只是一個過客,也要有這種所謂健康的認知「誼」可視為群体間的人際間關係的行為規範,別有用心的操弄或特立獨行形同獨行俠的人最後必將被群体淘汰或自我淘汰。

    有關五倫的問題和六倫的討論,大家可以參考臺北市立圖書館949月出版,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第30期「群我倫理」專刊(進入:臺北市立圖書館網頁點選:網站導覽--點選:終身學習通訊網選擇:期數)有提綱挈領作用,以及理論與實務相輝映的印證效果。

誼補記(98.05.06)

     誼是用來處理一般性人際關係的磐石,至於一般性人際關係中的特殊情況如:入門弟子的情同父子或情同母女等等,就不能用誼來規範或解釋了,否則會失去處事的準則,反而會形成錯亂的情況,而前面之所以稱做特殊情況,是因為不會隨便胡亂的發生,它是經過長期的累積與經得起考驗的雙方彼此關係,至於那一種是真正的特殊關係,就要靠智慧與經驗的累積來判斷了。白冰冰在遭逢喪女之痛之時,有一個人一直守在她旁邊陪伴她,最後騙了她四千萬,四千萬吔,她們兩人的人際關係,是屬於一般性還是特殊情況呢 ?大家可以好好的想一下囉 !

誼補記(103.02.06)

    大家都在講第六倫的關係,個人則把它定義出來,但是個人過去談(誼),雖然也很想把它說得清楚一點,不過,好像越說越是說不清,其實就連我自己有時候也變得糢糊了,部落格設立至今也有八年了,八年中也發生了不少的事,受過很多的傷痛,也都是因為誼和義的界限難以分的那麼清楚,最近和朋友談論一件有關誼和義的人際關係,朋友對我所說到的一位主角的人格特質,給了一個評語:他很熱心。。。。讓個人突然有了頓悟:誼者非義矣,誼者熱心也,對人熱心。對事熱心。對周遭的人。事。地。物熱心,但不要把熱心當成了義,不要對待每一個人都用義,因為(義)是珍品,不要輕易的送人,更不可以隨便的向人要.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因為萬物天地蘊育出來的,所以說「天地有仁」,至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說法,基本上也是因為我們平日的行為違逆了六倫的真諦,倒行逆施所產生的結果「仁」是天地所獨有的,人們經由頓悟而心生向善,一心行仁,視為天地在人世間的化身、使者,最明顯的例子如:過去的佛佗、天父、摩西,當今的聖嚴、證嚴、星雲法師、教皇、聖者。因為他們斷親絕愛,四大皆空,更別說其他的君臣、朋友與同事的關係了。在他們的心中只有「存仁」與「行仁」而已。「仁」包容了一切好與壞、善與惡,「仁」超越了以上所說的六倫關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天地在人世間各種的化身、使者,只要你心中「存仁」而「行仁」即是,像是當志工收養流浪狗餵食流浪猫..等等無怨無悔無私的行為都是(但不能妨礙別人),而不是只有抛棄紅塵出家的唯一方式,「出家」只是希望使自己心無旁鶩的「一心行仁」而已。世事不能也不會盡如人意,人的一生都會遭逢六倫的痛:君臣無禮、父子無親、夫婦無愛、兄弟無情、朋友無義、同事無誼,但我們都可以用「仁」來為療傷止痛的良藥。宗教家常用「神愛世人」來向其信眾宣達天地的「仁」,其實相對的,他也窄化了天地的「仁」,因為這樣的愛也是錯愛與亂愛,不過這也就是本文前面所說的:只要不踰矩,也没有什麼不好的嘛,只不過我們要記住,它的真諦是仁:天地有仁。

七倫的中心與重心 
           

在以上所談論的七倫中,前六倫屬於人際間的關係,而在這六倫中,筆者又以為「夫婦有愛」是六倫乃至於七倫的中心與重心,因為「愛」在於包容一切,「愛」是一切行為與動力的基礎,也是療傷止痛的良藥。「夫婦有愛」是一個家庭穏固的磐石,它維繫著良好的「父子有親」關係,是孩子能夠正常成長的依靠,能從此蘊育出「兄弟有情」的感情,進而創造出一個美滿的家庭;當一個美滿家庭的成員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後,才會俱有能力即時的分辨出「朋友有義」與培養第六倫「誼」的良好群己關係,這樣也就更能遵守著職場中「君臣有禮」的關係,是以「夫婦有愛」以及懂得「愛」的人,人生才有成功的機會,進而能享受「美麗人生」,至於曾「因愛受傷」,以及遭逢「折翼的愛」的人,畢竟是曾經愛過或者懂得「夫婦有愛」真諦的人,相信終能走出傷痛,最後「化愛為仁」,迎向人生另一個不一樣的境界;至於社會上日漸增多的不婚族,雖然無法親身体會到「夫婦有愛」的關係,但是若能有來自父母「夫婦有愛」的薰陶,相信那種效果也是一樣的我國歷代先聖先賢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實為其中的樞紐,而「夫婦有愛」更是樞紐中的樞紐,今日若能知曉,回頭再看看我們目前身處的社會中,紛亂與離婚率的增加,有識者能不警惕,早些站出來為我們的五倫乃至於七倫的關係重新定義,進而加以深度的闡述?因為這才是國家未來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啊!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Nov 19 Mon 2007 17:45
  • 結語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命脈,五倫是人類的基本關係,大家到台北行天宮走一趟,大門旁揭示的就是人類的五倫關係與中國千古以來的定義,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再讓我們冷靜的檢視一下,歷代國家的冤獄以致於造成淪亡的案例,真是比比皆是,豈不都和五倫定義的時空錯置相關連著。筆者不是國學論叢與宗教學、歷史學的研究者,但也不是初出茅蘆的年輕小伙子,但是卻一生受禮教的薰陶與束縛,當猛然大澈大悟時,已是孔老夫子所謂的耳順之年了,回首來時路,不堪回首月明中,願淺見能帶給智者深一層的省思,為愚者點一盞智慧的明燈

補記

因為時代背景因素的關係,儒家將人類五倫的關係用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予以定義一事,本是無可厚非,惟經由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宣示後,在君主帝王時代,再也沒有人敢與能去撼動它的地位,加後來東西方文化密切的交流,儒家為五倫關係所做的定義,隨著它的其他理論,根深柢固的深植於人心中,是一種安定,也是一種另類的掌控以及麻煩的製造者,因為少了犯罪,所有治理犯罪的正義之士,都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在五倫的舊有定義上太平盛世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為君為夫為長者都成了既得利益的壓迫者,為友者也成了虎視眈眈的覬覦者,在競爭的亂世中被壓迫的另一方,則有機會成為前者的壓迫者,如願後,也成了既得利益者,所以說,這些人怎麼可能修改遊戲規則的去放棄既有的權利?也就是說:認真的就五倫的真諦加以重新的思考與定義,以及推展七倫的觀念。寄望於他們,簡直是緣木求魚既是已知,也是無知。

儒家的學術思想,影響中國過去千百年到今天以至於未來,其五倫的定義,造成過去多少次的國家淪亡以及生靈塗炭,沒有人會及敢去質疑它是始作俑者,當然!沒有人知道根本的原因,也是有可能製造的,但這並不是代表它就是完美與無缺的。曾經有學者論述: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靠犯罪為生。這包括了直接犯罪和治理犯罪者,而仔細分析犯罪者的犯罪原始因素,可以發現,絶大多數是根源於對五倫的不分,進而對五倫的真諦的混淆所致。

藝人女兒的跳樓、立委女兒的上吊、以及層出不窮的攜子自殺事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悲劇會周而復始的發生追根究底,這些都是肇因於現有五倫的定義,在時空上錯置的關係積非成是導致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觀念上與價值上的迷惘與錯亂所致,但是任何心存期望它會改變,以符合現今時代需要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夢想與幻想,即使在本網址設立後,也不可能撼動這千古以來,一直沿用至今的理論怪獸有緣點選本網址的認同者,能潔身自愛與謹守分際的不去害人,算是上乘,其次做到力求自保也算不錯,行有餘力,推己及人的轉知本網址,更是善事一件,福惠子孫了(3),至於還在奉行與盲從的宣揚五倫的舊思想、舊觀念的,也就.....了。

1:綠蠵龜產卵後的覆土行為代表的是養育;獅、虎教導子女狩獵的行為是教育

2:也就是談人所說的:心術不正,不要臉,下流

3:用這種方式幫助別人,間接的也就是在幫助自己,不管對方受到教化的程度如何,至少在先表明立場後,往後自己受到偒害的程度也會降低的


wak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